精神文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0.01毫米的执着追求

打印本页

字号:

日期:2023-01-29

来源:晋能控股集团网站

  “越是难的工作,公差等级要求越高,加工尺寸允许变动范围越小,有的时候达到2丝,相当于一个人头发粗细的三分之一。干活时精力必须高度集中,不能出半点岔子……”太原煤气化固庄煤业公司机修车间高级技师柳培忠戴着老花镜,用车床做着示范。

一双粗糙的大手布满老茧,右手因为长期用力操控设备,中指扭曲变形歪向无名指处,整个胳膊比左臂粗壮一圈,右腿因为长期站立导致静脉曲张,但这些都没有让这位老师傅对钟爱的车工岗位心生退意已经持续工作39年的柳培忠依然痴心不改,在岗位上不断磨炼、攻坚、提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83年,年仅17岁的柳培忠高中毕业后来到固庄煤业公司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入职培训,由于机械成绩突出,他被分配到机电科车间,成一名车工。自此,柳培忠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电气理论等知识,一有时间就反复推敲、演练、测算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每天上班,他总是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有时为了熟练掌握一个动作要领,他要进行几十次、上百次练习,头一天不行,第二天继续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整个人都入了迷,恨不得365天都在车床前……”同一个单位的亲兄弟柳培安如此评价自己的哥哥。

1060页的《机械工人切削手册》是柳培忠的“随身宝”,没事就拿出来翻看靠着一股子韧劲,他的技艺迅速提升。“记得当时比武,我还年轻,头脑灵活,手脚也利索。要求在9个小时内加工完成4件产品,有蜗杆、偏心套、锥度试棒、细螺纹母,我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提及当年技术比武的场景,柳师傅双眼放光,语速也快了许多,“我挑扣转速要达到630,产品是发亮的,其他选手不敢那么操作

他曾获得山西省第三届青工技术大赛山西省青年技术能手、山西省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五一劳动奖章阳泉市“五小”创新二等功、阳泉市“五小”创新竞赛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诸多荣誉。“做每一件事情、每一件产品、每一道工序都认真对待,你的工件绝对会很好,产品质量绝对会过关……”说起20多年前获取荣誉的往事,柳师傅已记不清获奖年份,但对当时山西省总工会秘书长的讲话记忆犹新。他说:“那次比武结束后,我每次干活儿都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允许心存应付、凑合思想

20219月,该公司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机修厂承接掘进一大队384米长的探水钻杆锥度螺纹加工任务,指定由柳培忠负责。俗话说“车工怕车细长轴”。这项工作既要保证外形尺寸完好,又要修理好损坏的齿形,难度系数较高,对车工是个不小的挑战。他迎难而上,根据现有条件变更施工工艺,变用车床加工为用绞磨机修复,自制架子,工友们配合匀速缓慢旋转钻杆他负责打磨,最终使螺距符合标准,保证了加工精度,为企业节约了70余万元。

“我一辈子就学了车工这么个手艺,我们车工的每一个工件都是在和0.01毫米的误差较劲。看着一个个破损件在自己手中获得新生,看到使用者和厂家满意的眼神,付出再辛苦也值得”柳培忠如是说。

( 作者:李志平 责编:温嘉幸 )